天色已黑,老朱看完了允的折子,抬起头来对允说道:“你觉得,这讲武堂确实是能让这些武将更能领兵打仗,并且更加忠君爱国?”
允说道:“禀爷爷,不仅是孙儿这样觉得,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信国公(汤和)等都说讲武堂的学生比没有来讲武堂的强出许多,也对陛下忠诚许多。”
老朱笑道:“看来设立讲武堂是设立对了。允你当初的设想不错,这二年以来全权处理讲武堂的事情,也干的不错。”老朱知道,光主意不错可不够,事情是不是好也得看是不是执行的好。
允说道:“也是讲武堂的官吏尽心尽力。孙儿请求爷爷奖赏他们。”
老朱说道:“你拟一个名单,该升官升官,该赏赐赏赐,爷爷批就是了。”
这时已经是洪武二十七年的十一月了,允已经过过了十六、十七岁生日(虚岁),明年三月就该十八岁了。
这近二年的时间,允主要就是主持讲武堂的事情,发掘讲武堂内的人才;另外就是关于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的事情。
虽然这两件事表面上都没有经允的手,但是老朱每当哪个地方出了问题,他就一边处理问题,一边告诉允为什么会出问题,同时告诉他预防或者解决的办法。让对于农村并不了解的允迅速熟悉了农村,并且知道了田地当中的那么多弯弯绕。
推行摊丁入亩和一体纳粮的时候,老朱少不得又杀的头皮滚滚,特别是在宗族势力最强的广,更是出动了外地的军队。允也劝说老朱将不少本来要处死的人流放到了哈密和辽东。
允看老朱高兴,说道:“爷爷,孙儿有个不情之请,还请爷爷恩准。”
老朱说道:“允想干嘛?不会是又要救下谁的性命吧。”
允说道:“孙儿此次并非为此。孙儿是想,去北方游历。”
老朱惊道:“怎么有了这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