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不统一,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统一。如果不是英国留下的遗产,不可能有现代意义上的印度。
最后就是种姓和宗教,以及因此所造成的特有的印度文化。
印度全民信教,其中七成以上信印度教。不同于华夏对神灵的信仰流于表面。印度人是真的把对神灵的信仰刻进了骨子里。比如杀生,印度教反对杀生,提倡万物有灵论。所以,在印度不说百分之百,但超过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吃素。
这就造成了屠夫、剥皮者这样与杀生相关的行业,慢慢变得卑贱,成了印度社会中的不可接触者。在长时间的文化发酵和政治压制下,就变成了一种制度。
这就是种姓制度的由来。
婆罗门、刹帝利、首陀罗和犬舍,是众人熟悉的印度四大阶层。但事实上在这四大阶层中又包含着数千个小阶层。
由于种姓制度的继承性,造成了跨阶层不通婚,呈现出基因隔离、姓氏隔离,以及职业的不可跨越。
由于一直以来很多职业属于不同的种姓,他们之间是避免接触的,或者是有尖锐矛盾的。种姓内的人永远从事类似的职业,而种姓外的人永远不会参与这个行业。这又导致现在印度很多职业是和种姓挂钩的,比如工程师都是出自某种姓,教师都是出自另一个种姓,搞文宣的是某个种姓,做医生的祖上是另一个种姓,而扫大街的依然还是不可接触者。
这种分层对印度现在企业的管理提出了很多挑战,比如,搞财务的和搞it的两类人出自两个不同种姓的系统并坚持互不接触,我该怎么让他们一起开发出一个财务管理软件呢?!
种姓制度深深地割裂了印度社会。在同等级的种姓间,也或者因为利益或者优越性的见解,发生暴力冲突。这在印度农村很普遍,就像张家人和王家人械斗一样,在印度的电影题材上反映的很多,形成了印度特有的依托种姓制度存在的帮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