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只得郁郁而还,回转山门潜修道法。
因为六耳猕猴和敖春已是天庭之神,虽说听调不听宣,却仍要按时当值。不过总算逃过了封神之劫,慕白元神之躯也算放下了心一块大石。
当下慕白元神之躯吩咐六耳猕猴和敖春在当值之时好生留意三界动向,自去闭关苦修不提。
却说朝歌城外,这日行来一对母子。
那孩子十来岁,虽略显木讷,举止却也沉稳有度,一边扶着母亲,一边打量着朝歌高大的城墙,两只眼睛熠熠生辉,甚是明亮。
只听那妇人说道:“尚儿,我们赶紧进城吧!早点找个落脚处住下来,晚了恐怕要露宿街头了。”
那孩子脆声应道:“哎,娘!你慢点,我们这进城。”
当下二人相扶着进了朝歌。
这二人正是慕白元神之躯遍寻不获的姜子牙母子。
那姜子牙不过十余岁,名为姜尚,此时年幼,尚无表字,兼且名声不显。
慕白元神之躯到处打听姜子牙,又哪里能寻得到?
这姜尚母子甚为穷困,在朝歌又举目无亲,都城之生活困难,一时之间又哪里能找到容身之地?
虽然早早入了城,却仍然只得露宿街头。
后来,幸得城南一家宋姓人家好心收留,时常接济,这才安顿下来。宋家有一小儿,名叫宋异人,年龄与姜尚相仿,二人自小交好,亲如兄弟。
如此二十年过去,姜子牙日渐长大,与宋异人一道读书认字,知道了许多神仙轶事。由此深慕仙道,立志修道成仙。只是老母在堂,所谓父母在、不远游。
姜子牙在家侍奉母亲终老,这才打点行装,准备寻找神仙,拜师修道。
宋异人与之结义兄弟,知其志愿。当下也不劝阻,为其准备盘缠,送其远行。
姜子牙离开朝歌,从此踏求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