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你来这儿干嘛?”杨晓的妈问杨晓。
杨晓是个孝顺的孩子,不会扯谎,脸红着,不知道说什么。
“人一多就不会说话,你这个大学生啊,真是急死人。”杨晓的妈道,“你来了正好,过来帮我捉虫。”
杨晓感觉脸火辣辣的,自己是来找王小峰说理的,怎么能帮着捉虫?
“妈,我有事,不能给你捉虫。”杨晓涨红着脸道,“你等我忙完。”
“你忙个屁啊,你过来。”杨晓的妈可不给杨晓留面子,过去扭着杨晓的耳朵,“我休息休息,你先捉着。”
“为什么要捉虫,打农药多方便。”杨晓争辩了一句。
“你个没见识的傻学生。”杨晓的妈笑着道,“小峰的菜都卖给大饭店,大酒店,那能打农药?”
“不打农药让你们用手捉,他可真够会支使人的。”杨晓嘟囔着。
“你懂个屁。”杨晓的妈敲了杨晓的脑袋一下,“能有虫捉是好事,知道小峰一天给我们多少钱吗?一百五。”
杨晓的妈喜欢捉虫,虽然累点,但挣得多,而且王小峰不催也不逼,能干多少算多少,能捉多少算多少,在这里干活靠自觉,大家干的都舒服。
除了杨晓,有几个人也被自己的家长给拽住了。
“你来的正好,来看看我的辛苦劳累。”有的人从生活不易进行教育,“你得好好上学,学点真本事,不然还得回家种地。”
有人听不下去,道:“他家大婶,话千万别这么说,种地有啥不好,只要有本事就能挣大钱,你看看人家小峰,这三百亩的地,收入多了去了。咱们可得把思想打开,别太死板,我想等我的娃毕业,让他回来,刚好上的农业大学,跟着小峰干,准没错。”
女人们忍不住把王小峰又夸了一遍。
本来十多个人的队伍,立即锐减到七个。
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