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漏后,内中火药快速燃烧,烤炙药物,自然浓烟腾起——说起来很简单,然前后试验不下三百余次,方始制成。
孙珍这回还带来了十数名工匠,部分相助改造投石车——既然投火球,则盛弹的兜囊不能再简单用皮和绳来制作了,必须加以防火处理——部分连夜赶工,制作毒药烟球。至于改人力投石车为配重投石车,那工作量未免太大了,并不值得。
只是今日风大,祖逖担心毒烟会不会随风而散,孙珍也就此请教有经验的匠人,得到的回答是:“可以使用,无妨。”匠人解释说,烟球中倘若填药太少,怕是效果不彰,填药若多,若毒烟久聚不散,对己军也会造成妨碍——有点儿风正好,只要不往咱们大营刮就成啊。
风自东南而来,故此投石机设在城东,一轮便投出了数十枚毒烟药球,其中十数枚正中城上——因为分量轻,只用二十人拖绳,准头乃略略强些——当即浓烟腾起,笼罩城堞。当投石机第二轮抛射的时候,华军中早有千余军士纵跃而出,每人都用湿巾裹着口鼻,执刀扛梯,便向城下疾奔过去。
此次攀城,轻松无比,根本就没有赵兵露头抵御。而等到华卒陆续攀上城头的时候,风过烟散,视野也逐渐清晰了起来——只见赵兵赵将,多半佝偻着身子,委顿在地,猛烈的咳嗽声此起彼伏……
根据试验,这些毒烟是不大容易真把人给毒死的,但若闻得一些,便会呛咳,闻得多了,四肢无力,即便烟散后也会大病一场。当然啦,倘若某人体质太弱,竟至在毒烟中昏去,那么于毫无防范下呼吸久了,再醒不过来也是有可能的。
事先早有分派,因而最初攀上城壁的华兵,便各执器械,先将附近仍在翻滚挣扎的赵兵逐一补刀,清理出一片安全区域来;随后登城的华兵则号令有序,齐往城下杀去,以期夺取和打开城门。
就中有一名华卒见桃豹委顿在地,瞧服色不是普通小兵,便即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