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循声望去,原来是新任太原郡守裴开。裴开裴景舒,本任始平国相,裴该既得半个并州,想要徐徐削弱阳曲郭氏等地方势力,安插自家亲信,就把包括他在内的十数名关中故吏召来并州任职,才刚抵达不久。
当下听了裴开的发言,裴该不禁笑笑,就问他:“若以白起为譬,阿兄以为若其背秦而投赵,赵人纳是不纳啊?”
裴开也不傻,再加上在关中多年任职,经的事多了,灵智也便渐开,当下听得裴该发问,略略一愣,便明了其意,于是回答道:“那要看是在长平之战前,或者其后了。”
战国时代,诸国纷争不休,大小战事无日止息,人才流动也很频繁,今日仕秦而明日归晋者,比比皆是。好比说公孙衍(犀首)本是魏人,却仕秦为大良造,领兵伐魏,首先攻夺了他自己的家乡阴晋,复败龙贾而斩魏卒八万,全取河西。然而其后魏王送张仪入秦,以召公孙衍,公孙衍复相魏,遂发动“五国相王”运动,首开合纵之议,图谋伐秦……
倘若拿公孙衍作比的话,那么所谓“各为其主”,只要石虎真肯叛赵归晋,则晋方断无不纳之理啊——前事皆可不论了。只是裴该没有提公孙衍,或者类似人物,而偏偏拿白起作比。
白起在长平坑杀赵卒四十万,邯郸城内,几乎家家戴孝,则赵人恨白起入骨,白起一旦叛秦,可入楚,可入魏,唯独赵人,必然不纳——先不考虑是否畏惧秦王震怒的因素。
由此裴开才说,赵人是否肯接纳白起,得看是在长平之战前,还是长平之战后,这仇恨累积的是不是够深。裴该由此点头,乃明确表态道:“石虎凶残,所过屠戮,此非人也,等若禽兽。我麾下自有猛士若云、才杰如雨,何必要养一禽兽?我若受石虎之降,则如何面对并州被灾之民、流离的鳏寡啊?”
随即双眉一轩:“石虎之残民,虽百死不能赎其辜。彼獠若逃来投我,我必磔杀之,岂有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