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其实是鄙视的。但此去商谈要事,按照裴该定下的军律,必须还得把这个“监军”带在身边。
卫循即居于黄县北方、沿岸新筑的水城之中,守兵通报进去,他急忙整束衣冠出迎,拱手行礼道:“苏将军。”苏峻则称呼他为:“卫都督。”卫因之不禁得意地大笑起来。
可是笑完了,赶紧还得找补,摆手推辞道:“朝命未下,将军不可如此称呼。”
卫循本为徐州淮海从事,裴该不久前奏请朝廷加重这一职务的权柄,更名为淮海都督,虽然朝廷尚未正式下诏,消息却早已传遍青、徐啦。
在裴该看来,卫因之也不过中人之质而已,但一则徐方所在太远,他不便掌控,只能续用旧人;二则卫循好歹是自己昔年任命的淮海从事,手把手教过他搞海贸,建海军,暂时也找不到其他合适的人来接任了。
卫循倒也确实在任上踏踏实实地做了些事,利用海贸的机会,把会稽本族豢养得极肥,几不下于旧族顾、贺,自家也积累了万贯家私。不过裴该要求的海军,他却始终建设不起来,只能临时征集商船,协助运粮、运兵而已。直到听说有可能晋位淮海都督,这才紧着筹措物资,买了十多条旧船,征集了近千名水手和水兵。
其原任徐州,但徐州在当时并没有什么优良的港湾——后世的连云港还一半儿在海里泡着呢——因此当郗鉴郗道徽守牧青州之后,因为曾经见识过海贸的好处,就奏请使淮海从事转属青州。当然啦,青州没有淮……但也有海啊,到时候改个名字不就完了么?
荀崧等人得奏,在派人前往长安征求了裴该的建议之后,仍命卫循为淮海从事,但同时从属于青、徐两州——于徐州命副职以治淮,于青州则专司海贸。卫循跑到胶东半岛来遛跶了一圈儿,最终择定黄县北方海岸边为其治地。
一是根据裴该的要求,应当诱引海商向东北方向拓航,直至平州,甚至于三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