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主要看你主科的水平以定成绩。
合式者八人,其中三人博学,二人为廉吏,三人为鸿才,裴该都亲自召见,热切勉励,收入幕中担任从事之职。其中他自然最看重那三位鸿才,考第一名的正是辛攀辛怀远;另两人一为安定胡氏子弟,姓胡名飞字子云,一为长安郊外庶族,姓张名节字节理。
辛攀觉得自己成绩不错,几篇文章说不上花团锦簇,也都四平八稳,谁想还是被裴该挑出错来。裴该笑问他:“卿为汉高祖做檄文以讨黥布,然而——骈俪滥觞于汉赋,成形于汉季,试问汉初之时,谁能为之啊?卿若以此献上,不待黥布茫然,恐高祖先必以溺浇之了!”
辛攀心说我怎么把这碴儿给忘了……您这坑挖得可够深啊,怪不得最终得到召见的,只有这么小猫三两只……
好在裴该并未深责辛攀,因为时风使然,这回交上来的卷子,就基本上全是骈俪文,没有一篇散文。裴该借口为使军将能识,百姓能明,军令、政令畅行,幕府中来往公文除非必要,都要以散文写就,尽量少用骈句,但这些野下的士人就未必知道了。他心说入我矮檐下,皆须低下头,我就不信扭不过来——难道不对仗、押韵,你们就动不了笔了不成么?
这只是文试,此外还有武试。武试分勇锐、知兵两科,都是两场考核:勇锐科先考五经——当然啦,要求放低,能够翻译几句古文,大概明了意思就成——再试弓马,倒是合格率颇高;知兵科两场都是笔试,先考五经,再试兵法。
有几名关西士人,大概希望投笔从戎,效班定远之行,也被举荐来考“知兵”科,但他们往往第一场试经轻松通过,第二场一拿到卷子,就彻底傻眼。题目详细描述了一场遭遇战,是什么样的地形,什么样的天候,你带着多少兵,是什么素质,什么装备,迎面撞见敌方多少兵,又是什么素质,是什么装备……请回答,你要怎么指挥,才有可能打赢这一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