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学后进,于儒林中有些声望,不如老夫为裴公做一部《姓氏志》如何?”
裴该双睛略略一亮,忙问:“何谓《姓氏志》?”
“总括天下世豪姓氏,书其缘由、功绩、官途,于此之间,略作曲笔,高抬关中各家可也——自然,国姓之下,当列裴氏为第一……”
从前门第高低,都靠朝野舆论——当然更主要是朝里有没有当高官,地方上有没有出任中正官的——并没有明确排位。西晋时期,高门无过贾、裴、王(太原)、荀,那是因为贾、裴本是大族,历任执政,王氏、荀氏则都出过经学名宿,子弟多做三公。但至于具体谁高谁低,谁一谁二,其后各家是怎么个排名法,却没人真去研究过,估计也研究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所以董景道建议,我可以帮你写一本《姓氏志》,把天下门阀做个排序。首先把你裴姓列司马之下第二位,贾、王、荀都往后搁,以此更加哄抬你的身份、名望。当然啦,这是锦上添花,并非雪中送炭,若要雪中送炭,就必须得趁机抬升关西各家族的名次。
好比说乌氏梁,搁从前可能连五十名都进不了,还必须得排在本支解县梁后面。但如今梁芬贵为司徒,梁浚又即将当上国丈,那这一支就必然水涨船高啊。他们自己奋斗得来的,未必会感激你,但若你能出一本书,把名次确定下来,那他们肯定会高兴不是?
关西其他家族也是如此,你借着出书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排名,他们自然会觉得跟随你前途有望,你也没有要撇开世家的意思——只是各家升降,得由你说了算。
这书由我主笔,裴公你算出资方和出版人,靠着我在儒林中的声望,以及你在朝廷中的权势,还怕不能传抄天下吗?还害怕成不了权威出版物、排行表吗?
裴该闻言,先是蹙眉,继而大喜。蹙眉是因为,他担心这事儿反而会拉开世家和寒门的距离,使得世家坐大;可是再一琢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