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妥协,至于扶持寒门,使其崛起以拮抗世家之事,没办法,总得等社会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再说吧。如今寒门中若有人才来投,裴该必然青眼有加,但要他自己跑乡下去寻贤,无益于大海捞针也。
其次就是百姓大多死散逃亡,剩下的数量太少,根本就掀不起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来,裴该想煽动农民闹革命,也缺乏足够的基础啊……
因而只能向豪门商借田土,反正你们短时间内也雇不到人,垦不了地,不如暂借于朝廷。天子亲自下诏,尚书颁行制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着,这些田地的所有者还是你家,朝廷绝不会私行吞并。
当然啦,若等裴该势大,朝廷稳固,说吞你的田也就吞你的田了,只要把事端维持在可控的范围内,不同时得罪所有大族,还怕你等翻天不成么?
在这件事上,韦、杜两家做了表率。韦鸿既入裴该之幕,自不便轻易违旨,得罪上官,相反,他抢先站出来表态接受朝廷之命,会为自己乃至族人的晋身铺平道路。至于杜家,杜乂终究与裴该有亲,他本人又是个没什么主意的,裴该亲自前往探病,哄上一哄,也便欣然应命啦。
反正只是借嘛,又不是强占。而且若非裴该北伐,直入关中,我等如今还将在南方卑湿蛮荒处栖身,这些田土与我何用啊?
京兆大致搞定之后,裴该便又命其余各郡国从之行事。其中自然也有几家不开眼的豪门,或者主事人是愣头青,但多数家业不广,力量小弱——京兆韦、杜,安定胡、梁等二流家族都听命了,那些三流乃至四流家族还能掀起什么风浪来?你若不允借田,正中下怀,乃可以党同叛贼焦嵩,或者勾连胡部彭卢之名,举族抄灭,不光田土,连家宅、墓地都一律充公!
裴大都督养了这么多兵,不是吃素的,而且只要说因为某家某家不肯听从朝廷之命,军粮才会欠缺,你瞧士卒们抄起家来,乃至杀起人来会不会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