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值守的参将点数了进城的人数,微微点头。骑马在最后押阵的人勒马在参将前,单手作揖行礼。
“计四百八十五人,乘马者一百人,步行者三百八十五人,皆清点完毕。”参将取出随身的印信扣在文牒上递交过去,“奉世子令,准予通行。”
“代掌教谢过世子。”押阵的人声音温和,他头戴铁盔,整个脸都被阴影遮蔽。
“一路上还有不少必经的县城,未必每一处的关节世子都能打通。聚众持械而行,已经犯了大元律令,可算作犯上造反。纵然有文牒在手,还请夜行朝宿,不要轻易激怒各地守官,免生波折。”参将道。
“掌教已有教旨,一切听从世子之令。”
“还有多少人?”
“七千六百四十人,分成十三队。”
“这便是重阳道宗的军队吧?组建这样的军队,即便以朝廷的力量,也不是旦夕之间的事,掌教为了这一天,已经准备了很久吧?”参将感慨。
押阵的人沉默了一会儿,摘下头盔,头盔下的面容清隽,道髻骨簪,竟是一个真正的修道之士。他按着腰间长剑眺望渐渐远去的军队,摇头感慨:“十二年。”
“此去泉州还有一个月行程,一路珍重。”
“各自珍重。”道士作揖告别。
参将拨转了战马,就要离去。
道士忽地回头,看着城门角落里月光照不到的阴暗处:“那里的死人是怎么回事?”
“是金华县令,此人是蒙古人,和世子在朝中的对头有素有瓜葛,不准予通行,还威胁要上报大都裁决。世子恐怕耽误掌教大计,派我来劝阻,不过他也太难劝了一些,竟然带着军马上城预备迎击。我奉世子令,当场格杀,金华的军马已经被世子调走。城外此时,想必也是大战吧?”参将淡淡地说道。
“多谢。”道士并无一丝怜悯,目光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