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veymethodsandtheory.
(汉森,赫尔维茨,墨斗:样本调查之方法与理论)voli.1953,n.y.p.11-34.p.110-115.
(b)w.e.dewing.sometheoryofsampling.(戴明:抽样理论)1955,n.y.p.76-99.
(c)w.g.cochran:samplingtechniques.(柯赫兰:抽样技术)1953.n.y.p.11-17,p.31-35.
(d)g.w.snedecor,w.g.cochran:statisticalmethods.(斯内德克,柯赫兰:统计方法)1957,p.496-501.
看过了,再回头看看他骂李敖"之牵附会,乃至张冠李戴"的话,他就知道"这位年青(轻!)人"并非"西洋名词不理解"了。
2胡先生既说我"嘻笑怒骂不成文章"、又说我的一些话"无非是处",同时还"谬附知己"的说他的(丁)竟"与李敖的固有文化如果真有真金一定不怕火炼,说法一样。"大概这次又是:"看青年的面子"了。但胡先生不怕我的"古怪的""文体"的"传染"吗?
胡先生说"老先生吴稚晖,青年李敖都主张全盘西化,而走到《何典》文体"。我要告诉胡先生,瞎猜"李敖之文可能是看见这部书而得灵感",他错了。我不看"三流以下的著作",当然他推荐的《嫖经》我也不看。他对《何典》、《嫖经》这两部书的兴趣好像特别大,在他那本《言论自由在中国历史上》(一九五八年《民主潮》社版)说过了,现在又挪到《文星》上来说,好像一下笔不把《嫖经》拐进来就不过瘾,这大概就是他的"灵感"的来源吧?
3胡先生说他对我的文章"做最善意的解释",并且"绝不愿,亦不忍,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