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页九十九)
蒋介石在山东的重点进攻,损兵折将,虽于六七月间再度发动胶东攻势,仍无多进展,没有警觉到“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把他美式装备的精锐师打得大败亏输,意味着什么?反而于六月二十五日命高等法院下达通缉令,通缉毛泽东,以自壮声势,有点儿像夜行吹口哨。蒋介石重点进攻失败之余,被压缩于铁路据点与大城市,而毛泽东则由内线转入外线,尤其是刘伯承与邓小平的大军乘机千里跃进大别山。大别山位于河南、安徽、湖北三省之间,直接威胁到南京与武汉。一九四七年七八月间,毛泽东已逐步易守为攻,展现出以乡村包围城市的态势。蒋介石于同年七月五日发布“剿共戡乱令”更加显得色厉内荏。事实上,一九四七年的后半年,毛泽东喊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至此不是国民党“剿共”,已是共产党“剿国”了。蒋介石归罪于“友军不能及时赴援”等战术上的错失,浑然不知在战略已犯了根本的错误,他竟像《水浒传》里的洪教头,气势汹汹地要打林冲,结果被退让的林冲看出破绽,一脚踢翻。毛泽东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长文时,就引用了林冲的例子,(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册,页一八七)。而蒋介石却计不及此,能怪谁人?
一九四八年元月,蒋介石“阅地图所示共匪扩张之色别,令人惊怖”(见蒋介石一九四八年一月七日日记,载《蒋总统秘录》页三o七六),乃退采重点防御战略,将战区分为二十个绥靖区,设司令长官,掌握军政大权,组训民众,以充实兵源。同时集中兵力于主点、主线之上。其实这总集中对蒋并不有利,因为这些防御重点势将被割成片片孤岛,等待被动的决战,那就是即将来临的所谓辽沈、淮海(徐蚌)、平津三大战役,使蒋氏精锐主力丧失殆尽?选
蒋介石自称熟读德国著名战略家克劳斯维茨(cadvonclausewitz)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