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蒋介石对日作战表现差劲,亟欲加强其作战能力,乃想到整合共军武力。再由于若干美国记者突破封锁线,访问延安,印象颇佳,认为极有气象,与重庆之委靡不振,呈现强烈的对比,更促进美国政府谋求联合共军、增进中国抗日实力的需求。一九四二年七月二十一日罗斯福派代表居里至渝,停留十六日,与蒋谈话十四次,谈及“防共而不抗日”的问题,敦促蒋“对共产党尽量优容”。(见《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第五卷(上),页二o一四)开罗会议之后,罗斯福又派副总统华莱士(henrywallace)来华,任务也包括劝蒋与中共谈判。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华莱士与蒋长谈四次。蒋强调中共比俄共更“共”、更坏,尽量挑拨离间之余,仍只好答应美国军事代表团访问延安。(blumed.,thepriceofvision:thediaryofhenrya.wallace,1942—1946,p.332—333,351—352)这个一二十人的代表团,就是所谓“狄克西团体”(dixiemission),或称“军事观察团”(militaryobserver’smission),为蒋介石所不愿见的美毛关系之突破。蒋不愿见,因美毛军事合作若有进展,蒋势必无法独占美援,将更增强共军实力。其实当时在华不少官员,包括史迪威在内,都主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援助延安以抗日。
不久罗斯福又派赫尔利于八月间以总统代表身份抵达重庆。此公军人出身,俄克拉何马州人,自信极强而天真烂漫。他于美国对华政策固然一清二楚,但对中国的情况却一知半解。他受到蒋氏夫妇热情招待,对蒋产生好感,在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政府的政策下,积极助蒋团结抗日,助蒋建立军政统一的有效政府。换言之,他愿把赌注完全放在蒋之一边。即使如此,他仍须继续美毛间的对话,以及化解国共间的矛盾。他于一九四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