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故事写完了,但很多人觉得意犹未尽。
有的是因为跟读了这么久,已经习惯于每天追一集故事,现在突然一下结束了,感觉生活里好像少了点什么一样,因此意犹未尽,这个“意”,是想看故事的“意”。
但有的则是因为有很多疑问没得到回答,于是大为不满,指责作者结尾匆忙,说连“匿名性”(疑为匿名信)是谁写的都没告诉读者呢。这个“意”,是想知道答案的“意”。
等着作者解答所有疑问的读者,肯定是艾园的新人,那些长期在艾园跟读的人,老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艾米写的故事,是现实生活里的故事,而现实生活当中,总是有很多问题永远也搞不清楚的,比如《三人行》里安洁流产掉的那个孩子,到底是谁的;又比如《一路逆风》里丁乙的hpv,到底是从哪里传染上的;当然还有那封匿名信,到底是谁写的。
我们有些读者习惯于看那种由作者创作出来的小说,在那样的小说里,世界是终极可知的,一切的事情,都有个来龙去脉,而作者就如上帝,知道一切问题的答案。不管作者把你的胃口吊多高,最终都会用某种方法告诉你答案。如果作者不告诉,读者可以要求作者告诉,甚至要求作者改写某个人物的命运。
我写《几个人的平凡事》的时候,就有人要求我写写周宁的心理活动,我回答说“我不知道他的心理活动”,于是那人很不高兴,说“你连周宁的心理活动都不知道,那你还写什么小说呢?”
《山楂树之恋》出版之后,也有很多人要求艾米写写老三的心理活动,艾米当然不会写,因为她不知道老三有什么心理活动,顶多只能参照老三的日记和信件做些解读。于是有读者按捺不住了,自己动手写起老三的心理活动来,说老三当时就是这样这样想的。
据说人类的特点之一就是排斥“未知”和“不确定”,追求“已知”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