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关于上海地质形成的概述倒还与我的寻根思想呼应,是这样写道的:"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上海曾经历过多次海陆变迁。约距今一亿八千万年的中生代上三叠纪,上海同苏南地区都是古老的陆地。七千万年前的中生代后期,岩浆沿着今松江县西北部一条东北一西南走向的断裂线涌出地面,经过风化侵蚀,形成后来人们称成为"云间九峰"的山丘,新生代第四纪以来的二百万年中,上海地壳总趋势是脉动式地下降,海水大幅度进退,在不同的海面时期,河口位置不同,形成了相互重叠的古三角洲。冰期过后,冰川融入海洋,海面渐次上升,三角洲的大片陆地复被海水所浸没。今上海中部偏西,一条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岗身地带,是远古上海的海岸遗迹。"这一段有些像诗,它给上海增添了史诗的色彩,使这个城市有了一个远古的神话时期。
现实的日常生活却是如此的绵密,甚至是纠缠的,它渗透了我们的感官。感性接纳了大量的散漫的细节,使人无法下手去整理,组织,归纳,得出结论,这就是生活得太近的障碍。听凭外乡人评论上海,也觉得不对,却不知不对在哪里。它对于我们实在是太具体了,具体到有时候只是一种脸型,一种口音,一种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