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圣后,再次回到翰林院,仲逸表面应付侍读的差事,心思却依旧在东南沿海抗倭战事。
从朱厚熜言语,不难看出:他抗倭决心毫不动摇,只因目前战事久拖不决,苦于没有一个应对之策。
当此形势,总归是要设法破局的。
这日午,仲逸正在翰林院当值,与同僚费思应一起闲聊,跟班陈默在一旁伺候着茶水,见二人有一句没一句说着不痛不痒的话,无非是打发时间而已。
好无聊。
闲来无事,陈默便找个托词出了房间,他对这个费思应的印象实在不怎地,只是奈于他是仲大人昔日在国子监的同窗,也是敢怒不敢言。
“你们能说话,我也找个说话的”,陈默来到院子里,不由得自言自语道:‘反正我的活儿都干完了,找我的好兄弟说笑一番’。
刚来到院,却见几张似熟非熟的面孔,风风火火的走了进来:“要见你们掌院学士,还有仲侍读”。
一听此言,陈默简直要乐得跳起来了。
片刻后,翰林院接到一道新旨意:为东南抗倭大计,朝廷特委派都察院右都御史博远为监军,专司军功罪、赏罚稽核之事。翰林院侍读仲逸随同协理,并有整合地方衙门报朝廷奏请之责。
终于等到这一日了。
监军一职,皆为临时差遣,受朝廷指派协理军务,只是各朝各代有所不同:汉武帝曾设置监军使者,东汉魏晋亦有监军,唐以后,监军甚至可与将帅抗衡。
而到了大明朝,监军一职多为御史、宦官担任,职责为专掌军将士的功过、赏罚等稽核,以此督促,意为将士下一心、奖罚分明,更有意昭示朝廷重视之意。
仲逸协理监军,有记录之责,又要在地方各衙门与朝廷之间传下达,翰林院作为皇帝的口笔,这个差事倒也能说的过去。
一阵寒暄之后,众人皆已离去,传旨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