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的阅历,杨七总能给匠人们一些独特而有效的建议。
汤功等人在得知了杨七一条有一条的建议以后,又聚拢在了杨七身边。
杨七也没有藏私。
有关于后世的一些工厂的流水线一类的制作方式、管理方式、研发方式,他都套上了一层奇遇故事的包装,教授给了汤功等人。
汤功等一众匠人们,就像是一个个好学的学子,拿着笔墨纸砚,跟在杨七身后学习。
这个过程持续了三天。
三天后。
彭湃从龙首府回到了雁门关。
“陛下,神机营的人已经全员到齐,等待您的旨意。”
彭湃恭敬的站在杨七面前道。
杨七缓缓点头,侧头问了一句站在他背后正在用小本本写写画画的汤功,“火绳枪造了多少杆了?”
汤功停下了笔,在自己的小本本上翻翻找找,找到以后就说道:“回陛下的话,三天时间,总计造了两千八百六十七杆火绳枪。刨去其中的残次品,还剩下两千七百杆火绳枪。”
“全部装车,让人再备上足够的铁珠、火药。”
“属下这就让徒弟去办。”
“……”
没过多久,两千七百杆火绳枪、上千箱子的铁珠子、三大车的火药,已经全部装车。
铁珠子之所以能有上千箱子,那是因为匠人们掌控着摇珠的工艺,而不是用最原始的浇灌的方法。
只要烧铁的炉子不灭火,一个汉子一天就能摇出上千颗铁珠子。
若非杨七紧扣着质量关,他们可能会摇出来更多。
东西装齐全以后。
在汤功等人不舍的眼神中,杨七让人驾着大车,拉着他和火绳枪,出了雁门关。
出了雁门关,在重兵防护下,赶了半个时辰的路,就到了一处山口。
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