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被在杨七心里帮儿子占个位子。
当他儿子长大以后,凭借老者传给他的手艺,是去燕京城混成狼,还是在雁门关内当羊,全凭他自己的本事。
老者能做的就是帮儿子先铺好路。
听到了杨七的夸赞,老者只是憨厚的一笑。
杨七盯着三岁大的小家伙看了一会儿,突然笑道:“我记得你也没名字,别人都叫你老汤头,以你的技艺,以后说不定还要被请到燕京城里去当一个教育。
这一次,我就帮你们父子两一并赐名吧。”
老者喜笑颜开,“那感情好……”
杨七笑道:“我记得你姓汤,赐你一个功字。你家儿子,就赐给一个臣字。汤功、汤臣……如何?”
汤功、汤臣……
合起来不就是功臣?
老者一下就明白了杨七的用意。
他放下儿子,躬身向杨七施礼,“多谢陛下……”
给汤功父子赐名以后,杨七就留在了他们家里,准备吃一次便饭。
汤功的媳妇做了一桌菜,汤功搬了一张大桌,摆在了门口。
一行人准备开吃。
由于附近的院子都不大,工匠们吃饭都喜欢摆在门口的青石路上。
所以等杨七准备吃饭的时候,就看到了连成了一条线的席面。
有憨厚的汉子端着自家的特色菜,过来献给杨七。
杨七不好拒绝。
然而有了开头,就有人效仿。
到最后,愣是把一顿午饭吃成了流水席。
席间。
杨七端着酒,陪着雁门关内最顶尖的匠人们唠嗑。
嘘寒问暖,一片和谐。
对于匠人们或缺的东西,杨七都让彭湃用小本本记下,等到回到了燕京城以后,立马补齐。
匠人们碰到的一些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