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被你减免了赋税,复兴府、东晟府、西夏府,三府完全不缴赋税。
也就是说,现如今,你治下的四府之地,仅有大同府一半的地方在缴纳赋税。
你知不知道,这些百姓已经开始有了怨言,他们有些地方甚至开始了抗拒缴税。
长此以往下去,大同府必然大乱。”
杨七想开口解释两句,可寇准完全不给他解释的机会,只听寇准又道:“而且,百姓们一旦习惯了不交税,你突然再让他们缴税的时候,会出更大的乱子。”
杨七坦言道:“历朝历代以来,被沉重的赋税逼上绝路的百姓多不胜数。”
寇准郑重道:“我知道你心存善念,不愿意去剥削百姓。可是你如今治理着四府之地,手下的官员多达三千人,军队的数目已经被你扩充到了十六万。官员要拿俸禄,军卒要吃军饷。
在这两方面,每一年都需要一大笔的开支。
还有,大同书院、复兴武院,以及各府各县的书院、私塾、讲武堂,这些都是由官方出钱,甚至还管着年幼的学子们的吃食。
这一笔开始也不小。
此外,四府的建设,不论是筑城、修桥、铺路、建立官邸等等,这也需要钱。
林林总总加起来,每一年的耗费,多达千万两。”
杨七皱眉,道:“四府之内的商税,应该能勉强维持吧?”
寇准闻言,瞪眼道:“敛商人之财,造福百姓,这个政举我是赞同的。可是不能完全把希望都堆在商人身上。这并不稳妥,就拿最近来说。
大同府遇袭,不少商人蒙难。整个大同府的商人少了六成。相对的商税也一下子少了六成。
还有丰城,丰城的繁荣,靠的就是商人们和野乞部族的贸易才繁荣起来的。
可是,如今野乞部族被打的几乎除名,贸易立马锐减了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