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聚变技术还在不断地发展,行星发动机也在一个个地建造。
建造第一座行星发动机的时候,汤盈是很激动的。
按照musci的建议,汤盈把这座发动机建在了人类基地外的一片空地上,巨大的发动机骨架不断地、一层一层地搭建起来,这是一座高大数千米的山峰,又像是一座巨大的高塔。
在发动机下方,地下的避难所也在修建中。避难所是一座巨大的地下城,转换视角可以将大地调整为半透明状态,可以看到人类的机械在地下像蚂蚁一样持续施工,这是一个可容纳5万人的庞大地下城池。
按照musci的说法,要完成第三方案,至少需要建造5000座行星发动机,建造得越多,计划的成功率也就越高。
这5000座行星发动机,每个地下城可以容纳5万人,即使在宇宙中漂流漫长的时间,人类也可以放心生育、扩大人口数量,而无需像飞船逃亡的方案一样严格控制人口。
随着第一座行星发动机的成功建造,汤盈又开始接触到一些新的信息。
行星发动机的能源来自于重聚变技术,需要从附近的地表不断地采集资源。行星发动机开始运作之后,虽然整个星球会因为远离恒星而气温不断下降,但行星发动机的尾焰可以保证周边温度不至于太低,依旧可以在附近的地表施工。
为了维持行星发动机的运转,人们必须持续不断地投入燃料,而很大一部分燃料都来自于南半球山脉中的岩石。
在开采岩石的过程中,显然还是会跟老朋友虫族遇到。
而且,底下避难所之间不能直接修筑隧道,一方面是因为距离太远、地壳坚硬、工程量大,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虫族可能会对隧道造成破坏。
一旦某个底下避难所或者行星发动机出现问题,人们依旧只能从地表进行救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