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陛下既然心意已决,吾等也只好尽力而为。”
“明知伐吴是错,先生何以不进言?”桓易看着赵舒,不解道:“这似乎不应该是先生的为臣之道。”
“桓大哥多心了。”成都的事情,那是一时半刻能说清楚的?而且事关重大,虽然都是心腹之人,我也不敢轻易泄露。
桓易见赵舒如此神情,不由急道:“先生是真没有觉察,还是早就成竹在胸?”说着又靠近,小声道:“先生知道伐吴不可,孔明,法正也知道。陛下自己心里也断然不会已经关君侯一人,而罔顾家国大事。陛下此举,先生不得不防,只恐其效曹操昔日明下襄阳,暗谋司马之故事。”
桓易还当真是个人才,能看破这一点,只是他万万想不到,想来算计赵舒的不是刘备,而是法正。在这诏书之前,成都已经来了一封密信,东征全是法正一个人的意思,伐吴倒在其次,乘机收回荆襄,进驻川系将领才是真。
赵舒看着桓易,道:“此事的确不得不防,荆州军心如何?”
“自然是唯先生之命是从。”桓易道:“要是陛下相逼过甚,先生或可降曹,或可降吴,只是这两位关将军,先生料也下不了狠心,着实棘手。”
“不用这一步。”赵舒将成都的来信拿出,递于桓易,笑道:“看来此事也不该再瞒着你,好生看看吧,这几个月的诏书全是出自法正之手,与主上毫无干系。”
桓易大吃一惊,将信笺接过,仔细一看,喃喃道:“难怪陛下受禅之时,连下数道诏书要先生回成都,先生都抗命不遵,原来是这般回事。”
“此次伐吴,法正还是想让我调离荆州。”赵舒嘿嘿一笑,道:“他也不想想,自己在成都搞出那么大的动静,孔明难道就没有丝毫知觉?”
桓易指着信,问道:“这信是孔明给先生的?”
“他哪里能有这样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