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正午故事2·此地不宜久留 > 第17章

第17章(2 / 4)

幻作家非常失望。倒是那些报告文学作家很受欢迎。

我把1988年7月完成的《宇宙墓碑》手稿交给编辑。他们也觉得不行。

《科幻世界》创刊于1979年,当时就叫《科学文艺》。这是托了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每到社会转折点,科幻就会兴旺一番。

第一次是清末民初,中国要建立现代国家。第二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建立起了现代国家。但每次兴盛都为时不长。

第三次,赶上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人们说,科学的春天来到了。

但这股春风来得快去得也快。据科幻科普界元老董仁威回忆,到1982年,《科学文艺》的印数就从最高峰时的22万册下滑到7万册。

也就是说,在1983年科幻被当作“精神污染”遭到清除之前,它就已经衰落了。

“清污”致使科幻进一步走向末途,全国科幻杂志纷纷停刊。1983年,《科学文艺》的发行量仅剩下一万册。

但那时候,像我这样的作者,都还在埋头写。刘慈欣他们也在埋头写。不明白为什么要写科幻。也许是年轻人觉得未来还有希望吧。

杂志苦苦支撑,毕竟没倒。有人问及谭楷,《科学文艺》为何能够幸存,他说:“因为当时看到仅剩这一家了,我们要停刊了,中国的科幻也就没有人搞了。所以咬咬牙坚持了下来。不过,说句心里话,当时国内要是还有第二家,我们也就不搞了。”

上级也打算放弃它。1984年,《科学文艺》与主管单位四川省科协脱钩,完全自负盈亏。没有了公费医疗,工资要自己挣自己发。这样的情况,在当时还是少见的。

这年,经过民主选举,杨潇担任了主编,后又任社长。她最终让《科幻世界》复兴并走向兴旺。但红火之后,社长又变成上级委派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