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他敢不敢大投入,上超前思维的热处理分厂。
柳钧想得绞尽脑汁,在飞机上如坐针毡。因为与股票不同,股票容易变现,可热处理分厂如果上马,未开工前那就是一口无底洞。开工后如果吃不饱,也会成为无底洞。可万一,经济还真如去年至今那样的快跑,而他若今天保守,做出一个循规蹈矩的决定,热处理分厂只上一半的保守产能,那么就意味着他将与百年一遇的大好时机失之交臂。怎么办才好,柳钧还真有点儿看不清,更不敢下决定,所以昨天的会议,他坚决抛到脑后。
毫不意外,他让研发中心暂停热处理分厂设计的决定,立刻遭到众高管电邮的轰炸。有邮件问他,当初孤注一掷决定接手F-1研发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失败。可是相比当年F-1的决定,热处理分厂成功的概率大大超过,那么,有什么理由不上热处理分厂;也有邮件直接问柳钧,柳总的经营侧重是不是有问题。一家企业光有类似F-1这样的大胆研发就够了吗,如果没有完善的设备,做不出F-1,那么与茶壶里煮饺子又有何异;也有老成持重的电邮,说大家一起经历了F-1研发的痛苦历程,柳总在各方面所遭的罪非一般人所能体会和承受,大家理解柳总因此在热处理分厂建设决定上裹足不前的心情。但是企业家不能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企业家的教条中有一条是必须的,那就是用于进取。当然,更有其他邮件跟柳钧阐明目前的大好经济形势。
柳钧与客户会谈后回宾馆,给管理人员群发一个邮件。
“我试图跳出我们眼前的圈子,不看我们眼下的经营,不看我们客户的订单,不看你们热衷的股票,我试图探寻最本质的经济生活。于是我看到,煤气费在基数不小的家庭眼里已经高不可攀,他们已经用煤球替代煤气;我看到街边原本五毛一个的肉包子做得越来越小,我今天清晨看到的肉包子已经比我刚回国时候的生煎包没大多少,油条也大为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