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去。
十方寺远去了。
紫盖峰远去了。
衡山也远去了。
……
长沙到了。
湘阴到了。
洞庭湖也到了。
洞庭湖古名九江,因其汇合沅、浙、江、辰、溆、酉、澧、资、湘九水之故也。
初冬,近夏口一面的湖边站着两个人。
两个人,一老一少。
那个年轻的不过十八九岁光景,眉清目秀,鼻如琼瑶,唇若涂朱,身材修长,丰神奕奕,英华鉴人,那个年老的,却在六七十之间,橘皮脸,胡桃眼,蓬头散发,满身油污,人生的枯瘦短小,与少年站在一起,仅及少年之肩。
这时,那个枯瘦老人指着湖心状若浮舟的君山,道:“小子,咱们到湖心去喝两盅如何?”
少年人笑道:“只要公孙老前辈有兴,玉龙无不奉陪。”
枯瘦老人冷哼一声道:“奉陪?你小子当然得奉陪喽!老不死的为了你,一颗头已经押给了衡山派,三年为期,到时候能不能赎回来尚在未可知之数,三年的日子,说长就长,说短也真短,等会儿你小子如有口齿不清,不能将出事那夜的种种经过说个明白的话,我老不死的这颗头就算完蛋一半啦!”
少年笑道:“老前辈。您老押出的头怕不是一颗吧?”
枯瘦老人瞪眼诧道:“几颗?”
少年两指往上一伸,笑道:“不是这个数儿么?”
枯瘦老人讶道:“还有一颗是谁的?”
少年拍拍自己脑袋笑道:“在这里……老前辈不是说过,您老的丢了,司马玉龙的还想留得下来?”
枯瘦老人若有所悟的笑骂道:“别风凉啦,小子,假如我老不死的输了东道,丢头的人多着哩,小子你瞧着罢!”
一老一少,说着,笑着,上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