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好的产业。
就在李海棠几人开铺子的时候,张如意忽然有了个想法。
“北地战乱,下人便宜,我想多买点丫鬟婆子,小丫头也成。”
买了之后,放在庄子上,统一培训,找那手巧的做活儿,而后,在李海棠手里接生意,让下人们做绢花等物,中间能赚一大笔钱。
“不然,你们还要找人,开小作坊,不如就把这个活计给我,我养着匠人,给你们店铺供货,如何?”
张如意左思右想,她心里肯定,跟着李海棠有肉吃,发家致富,不在话下,以后有银子,不用看任何人眼色。
回京都,府中堂姐妹嘲笑她,那不要紧,她用银子砸死她们,那些名贵的首饰,她缀满头,就是有钱,就是阔气!
“如意,你这个想法我支持。”
难得张大小姐有远大的理想,努力一下,万一实现了呢?
李海棠想过,初期,她和何月秀,马碧荷更多的时间都要放在铺子运营上,相对而言,找作坊,让妇人们记件做,保不准管理松散。
万一那些人心眼活,仿造花样,摸清门路后自立门户,会给自家造成冲击。
如果做活儿的都是死契下人,暂时排除这方面的隐患。
只不过,一开始,在下人上投入的银钱,也得有很大一笔,尤其是匠人,好匠人千金难寻。
“这个我有办法。”
张如意算了算,下人的工钱刨除后,还能有大笔的剩余,她拿出一部分作为奖励,制定出奖惩制度。
“那成,咱们去鹿城,我见到马小姐,和她说一声。”
相对而言,马碧荷对做生意从小耳濡目染,更精明,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个银子让外人赚走,还不如给自家姐妹。
李海棠和张如意敲定,用三万两,换她京都南郊的田庄。
言谈间,天色漆黑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