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冷秋、岳峙一行人,沿冰封得严严实实的灌水河东进,在灌云县宿了一夜,又从灌云县东的海塘驰道北上海州。
海塘驰道修建在淮北捍海堤上,雪停收晴,站在高出两边平地的海塘之上,能看到十数里外的碧波荡漾,有帆桅浮于海上,但也谈不上帆立如林。
为便于讨论军政,岳冷秋与岳峙同乘一辆马车,揭开车帘子看着海塘驰道两侧的情形。
有人说林缚以北伐遮掩谋篡之事,又有人说林缚以谋篡遮掩北伐之事——真真假假叫人难以分辨,不过离海州城越近,岳冷秋越是能感受到肃杀之气息。
除了离海州越近、沿路关卡越是严密之外,海州屯区在入冬后,不同于往年在这时会集中人手修堤铺路,岳冷秋离开灌云县后沿驰道北行,驰道两侧皆可见屯卒整训之事。
兵贵在精、不贵在多。
说到北伐,林缚在东线集结有二十万嫡系精锐攻城掠地,也应该足够用了。
不过,北伐得成,会收复大片的故土,包括城池戍守以及地方整顿、清剿溃兵,以及后勤补给线延伸,都需要散出去大量的将卒;这时候不想精锐兵力分散掉,就需要有大量的后备兵员补上——林缚欲北伐,必先大规模扩编兵备,扩编的就是这部分兵备。
淮东军早初在战卒之外,就建立了完善的工辎营、军屯体系。这两三年间,在两淮地区,淮东工辎营及军屯体系储备的后备兵员绝不会少于二十万,即使为了不补当前的军屯耕作以及两淮地区的基本防务潜力,竟抽余丁补入营伍,也应能使淮东在东线的北方军团再增加十万人马。
而且林缚下令将这些人马补入营伍的速度也会极快。
行过南云台山,海州城就露出地平线的遮拦,展现在眼前。
相比较岳冷秋任江淮总督时所巡视的那座滨海小城,此时的海州要雄阔得多。
虽说海州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