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会儿有人进来通报李卫回来了,秦承祖让人快将他进来。
“谈来谈去,江宁头上是一根毛都不肯再拔了,”李卫苦恼的说道,“要照大人的意思,在淮阳、睢宁北构筑防线,就不能让丁口疏散到北面去。还要尽可能做好接收下一波难民从北方大规模涌来的准备——防线以南到淮河,能用来安置流民的土地太有限。还有,北线到底能拨多少物资!”
“不算上泗阳、山阳及沭口第二防线的投入,”秦承祖说道,“米粮到处都紧缺,要备津海难民南下,沿线少说要铺三十万石米粮下去,才能保证不饿死人;在年底之前,能挤给淮泗的,最多只有四十万石粮。”
孙壮原以为会减,没想到不减反增。到年底还有七个月不到,投入四十万粮,也就是说每个月能投入六万石,比之前多出五成。关键接受招安后,江宁那边每个月差不多也能拔一万两千到一万四千石米粮,比年初起的境遇,堪说天差地别,甚至连普通难民都能吃个半饱。
当然,好铁用在刃口上,这么多粮食怎么用,淮东自有定计,不会白白的去养这么多人,让他们每天能够躺太阳心下睡觉。
“够了,”李卫说道,搓着手,说道,“任江宁机关算尽,大人所行才是大道之术,这杂儒之争,我算是彻底服了,”又问道,“淮东能挤出多少铁料来,铁料很关键,光吃饱饭还不管用。”
自红袄军东进以来,淮东虽每月暗输粮,但对铁料等战略物资控制极严。要加强红袄军的战力以及淮泗地方垦荒屯种的能力,铁料是必不可缺的物资。
“毛铁料给了一百万斤、精铁料给了三十万斤的上限,这个应该能管足了用!”秦承祖说道,“看情形会拨一些铠甲过来。”
“呵!”李卫笑道,“来时你说要给刘庭州五万斤铁,我心里还在打九九,真是小看秦先生跟大人了……”
“大人去年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