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的是个中年人,他瞅了瞅孙永浩和周维烈,说道:“请出示相关证件。”
孙永浩连忙拿出证件,说道:“这是我家少爷的高中毕业证书。”
中年人随手拿起毕业证翻看,明显愣了一下,问道:“小朋友刚满12岁?”
周维烈说:“12岁零三个月,虚岁13。还有,我不是小朋友,你可以叫我周同学。”
“好吧,周同学,”中年人颇为稀奇地说,“你有把握能考上大学?”
周维烈道:“我要读西南联大,我喜欢数学,我想做华罗庚教授的学生。”
“有志气,祝你考试顺利。”中年人拿出一张报名表格让周维烈自己填。
又在昆明住了几日,终于等到正式开考。
或许是因为伙食好,又被逼着日常锻炼,这两年周维烈个子长得很快,已经超过1米5了,在普遍营养不良的民国非常难得。他独自走进考场,居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因为还有比他更矮的考生。
检查准考证,入场,发卷,开考。
先要说明一下,西南联大此时的考卷有四套。
科目略有差别,分为“文法组”和“理工组”,也就是文理分科考试。在这个基础上,又分为大后方考卷和沦陷区考卷,沦陷区考卷更简单一些,是为了体现对敌占区学生的关怀。
周维烈考的是大后方理科卷,数理化更难一些,文史地相对简单。
第一科,国文。
第一题,作文:记述童年最深刻的一段印象。
周维烈没有直接开始做题,而是把所有题目都浏览了一遍,再回来写作文。这小子连草稿都不打,直接在试卷上开搞,写的是刚搬来重庆时,老爸带着他们兄弟姊妹在江上钓鱼。最后还得出结论,万物皆有规律,需要细心的发现和掌握,同时还要用于求教,任何人都可能比你懂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