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面对汪兆铭的怒火,万冰如又大胆的去见汪兆铭,以劝丈夫回上海为理由,要求带着两个孩子去香港,并留下三个孩子在上海读书当人质。
汪兆铭自然是同意了,他不信陶希圣夫妇会不顾孩子的死活。
结果,在万冰如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不久,剩下三个孩子也在青帮的帮助下逃离上海。
陶希圣和高宗武抵达香港以后,没有直接去见国府的人,而是带着汪兆铭的八份卖国文件副本找到《大公报》。香港《大公报》立即把副本内容,全文发电报传回重庆总部,周赫煊比常凯申都更早知道这件事。
翌日,“汪日密约”就被香港和重庆的《大公报》披露出来,迅速在全国引发一场舆论地震。
之前汪兆铭一直打着救国和谈的招牌,很是欺骗了一些人。包括孙科、龙云在内的许多军阀都是默许的,他们对此还抱有侥幸心理,说不定汪兆铭的和谈能够成功呢。
现在就什么都不用说了,因为那八份“汪日密约”太过吓人。不仅出卖了从黑龙江到海南岛的全部国土,甚至连思想文化都要出卖,以后就没中华民族了,只有被日寇奴役的亡国奴。
这让无数徘徊不定、心存侥幸的人,彻底认清了日寇的狼子野心,也认清了汪兆铭卖国求荣的丑陋面目。
“汪日密约”的内容都有什么,看看香港《大公报》的新闻主标题和副标题就知道了:“高宗武陶希圣携港发表汪兆铭卖国条件全文——集日阀多年梦想之大成,极中外历史卖国之罪恶,从现在卖到将来,从物资卖到思想!”
在经历“高陶事件”之后,全国民众的抗战热情空前高涨,连力图保存实力的地方军阀也丢掉了幻想。
就此来看,还真不好评价陶希圣和高宗武的功过是非——特别是牵线搭桥导致汪兆铭投敌的高宗武。
“高陶事件”在抗战后方闹得很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