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力来源,到蒸馏封闭,每一步要想达到预想的效果,需要研究院的人进行多番论证和试验。
只有在他们这里实现了可能,这项技术才能推广,普及。
这是因为有朱瞻基的存在,他可以毫无顾虑地直接点明科技的发展方向,加以应用。
但是实际,除了机械方面的技术是循序渐进。在整个历史长河,化学技术的应用,绝大部分突破,都是由无数偶然组成的。
哪怕到了后世,依旧是这样。
化学研究院这里,为了筹备三酸两碱的生产,已经制定了多达百万字的笔记和工艺流程。
看到这些省略到极点的言笔记,朱瞻基第一时间大发雷霆,他今天不是来指导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脾气。
蓝烟虽然贵为良娣,但是因为她不能直接跟外臣接触,所以与研究员们的沟通,都是通过手下的女官。
她虽然是理科生,但是言也学的朱瞻基强多了,两个人一个是学渣,一个是学霸。
朱瞻基当然是前者,而蓝烟是后者。
蓝烟是后妃,他是有脾气也发不出来,大部分时候,只能起一个指导作用。
她数次提出了科学研究需要用更详细的数据,更通俗的语句来记载,不应该追求字的精炼,但是这些人置若罔闻。
朱瞻基得到了这个消息后,也看到了这些人的记载。
汉字的精炼,这是任何一种字都不的。但是如果用在阐述工艺程序,记载数据,精炼的有些尖酸刻薄了。
东方注重师徒的传序,而且喜欢讲究藏一手,更注重经验传授,而不是数据。
在蓝烟的要求下,他们勉强在记录里面加了数据,但是,对于字的表达,依旧遵循以前的习惯。
在言里面,主、状、谓、定、宾、补,六种语序与现代语言是有差异的,这倒不算是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