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俸禄,还可以分到五分的补助。
郑亨即使一分不贪,每年也可以净落万两黄金。
这收益太过惊人,让他拿的甚至觉得烫手。
但是因为当初让他镇守这里的朱瞻基出海,朱棣也没有更合适的人能代替他,所以他一直留在这个位置。
钱他已经赚够了,他现在更想跟柳升一样,将自己的武安侯,能够改成叫武国公。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太孙归国,然后监国,陛下西征。
他原本只想能够卸下这份重任,回京述职,然后用金子讨得朱瞻基的欢心,给自己安排一个清贵的职位,享几年福。
但是没有想到,北路军主帅的职位,竟然这样幸运地落在了他的头。
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这样的期望,因为他已经让其他人嫉妒了好几年,不管怎么看,这个职位都似乎与他无关。
但是偏偏现在是他。
而这一切,他很清楚,都是因为太孙在间替他说话。
作为最早投靠朱瞻基的武将,他这些年跟朱瞻基的接触反而最少,这一直让他有些惴惴不安。
但是现在他能获得领军大权,说明太孙殿下依旧信赖他。
通过朱瞻基的书信,他也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能取代柳升,成为北路军的主帅。
朝廷需要的不是一个只会打打杀杀的将领,而是需要一个运筹帷幄,能将大明北部,包括西北各部落笼络住的将领。
虽然郑亨觉得朝廷在西北耗费太大的精力不划算,那里太穷了,根本没有太多的利益,付出大于回报。
但是这件事却是他擅长的,他也有把握能够将那些部落全部分化收服。
这种信心来自于他这些年在北明山铜矿,与漠北各族的交往,能够将北明山这块大肥肉牢牢控制在朝廷的手,不仅依靠的是十万骑兵的威慑,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