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户部尚书夏元吉扭头看着飞扑了出来,跪在殿的刘顺,眼闪过了一丝可惜,深深地低下头去。
作为大明帝国的大管家,他深知太孙这些年干出了多少成绩。
北明山铜矿让大明有了大量金铜,海外贸易和东瀛的金银更是给大明增加了无数的金银。
前后不过六七年的时间,大明朝从极度缺少贵重金属,到现在能将官员俸禄全部按照金银发放,这是皇都做不到的。
至于太子,除了跟一帮人释经讲义,空口白话,还会干什么?
虽然太子对他们这些臣更亲近,但是什么事都不会干,对他这个户部尚书来说,他宁愿这个能干的太孙监国。
礼部尚书吕震,看着刘顺目露凶光,心将对方恨死。
吕震为人阴森凶残,他虽然是礼部尚书,但是不识大体,心胸狭窄。他能位,靠的是懂得揣摩意,而且记性很好,处理事务能力强。
对他来说,不管是太子监国,还是太孙监国,反正都不会影响他的地位。
但是,刘顺是他礼部的人,如果太孙监国,保不定会以为刘顺是他指使。
那个时候,要是遭到太孙忌恨,他太冤枉了。
而兵部尚书方宾,是早把柄被朱瞻基捏在手,可以算是朱瞻基的人,只是朱瞻基嫌他太贪,以后想要收拾他,并没有把他当做自己人。
但是,他虽然怕朱瞻基监国,但是绝不会反对朱瞻基监国。现在他敢反对,明日会被关进大牢。
至于刑部尚书,是刚被扶持去的顾佐,工部本来是朱瞻基的自留地,吴和宋礼更是不会反对朱瞻基监国。
对于六部堂官来说,个人的政治倾向只是次要的,关键还是要能做事,要会做事,想要会做事,先要会做人。
真正反对朱瞻基这个太孙监国的,主要是下层官员,还有那些国子监,翰林院的学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