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年关,大明国力蒸蒸日,百姓生活安定,都在为了庆贺新年准备。
大人们期待明年生活会更好,而孩子们更是放开了玩,根本不在乎寒冷的天气。
因为大明严格的户籍制度,人员不能自由流通,如今社会稳定,那些拐子都没有生存的土壤,根本不用担心小孩子们的安全问题。
十二月十七这一日,应天府人最津津乐道的是出海三年的太孙归国,皇亲自到码头迎接的盛大场面。
应天府所有的车船行会都被官府调到了起来,为明日舰队的归来做准备。
关于太孙出行的收获,众人纷纷猜测不断,有说殿下获利数百万两黄金的,有说殿下打下了一个大明本土还要大的疆域的,还有说殿下带回来了数千各国佳丽,要赏赐给有功之臣的。
老百姓们还只是当做一场热闹来看,但是勋贵们却都很清楚,如今终于到了分桃子的时候了。
朱瞻基尚未前往西洋的时候,大明舰队在南洲的发现已经报回了大明。
所有能有资格在其分一杯羹的家族,为了这场盛宴,已经准备了整整一年半。
朱瞻基还没有回来,但是不少大家族借着大明舰队前往南洲换防的机会,派人去那里了解情况。
他们此前也已经在朱棣面前书多次,为了能够在南洲占据一个好的地方积极拉拢盟友,与朱棣许下万般承诺。
但是都被朱棣留书,以一切都以太孙殿下意见为主,打发了众人。
所以朱瞻基回到应天府,首先迎来的是这场关于开疆拓土引发的狂潮的尘埃落定。
朱瞻基抵达应天府的午,跟着朱棣一起先到天地坛祭天,随后又到社稷坛祭拜,太庙祭祖。
这一场奔波下来,已经到了晚间。朱棣并没有在宫设宴款待武百官,今日的朱瞻基只是属于皇室。
一年多都已经等了,武百官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