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人里面,除了金知元是金阔的族兄,对这个内幕消息有些耳闻,不算惊喜之外,其他三人都激动地一副要抽过去的表情。
他们的一些好友连声恭贺,但是大多数人都在询问,为何这四人能得授勋。
当听到他们只是因为大批货物都没有直接要现钱,而支持监的货物筹集的时候,立刻有许多人就疯了。
一楼一位长须老者凑到舞台前面,大声问道:“金太监,若老朽捐银万两,可否获得勋爵?”
金阔认出了这位老人是宁波著名姚氏家族的嫡系外支姚安年,他也是姚氏的商业总管。姚氏世代从仕,如今在朝中还有一位侍郎,一个知府,两个县令。
他们在宁波一带影响颇深,家族嫡系一般都以出仕为主,学仕不成才会统管家族商业。
因为在观场有臂助,他们对监系统往往只是平淡相交,不得罪,不巴结。
但是在金阔看来,这就是一帮倨傲清高之人。他闻言说道:“滑天下之大稽,朝廷爵位岂是金银买卖?这四位授勋,不是因为他们为监省钱,而是因为他们有为国为民之心,乃甘愿奉献之楷模。故此殿下才在陛下为此四人求得封赏,让天下百姓效尤,这无关金银之事。”
那姚安年抱拳又问:“那如何能再得此勋,请太监指点……”
看到以往倨傲之人现在却低声下气,金阔觉得格外舒心。他原本还想卖关子,但是想起朱瞻基的吩咐,他立刻说道:“殿下曾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实想要获得朝廷授勋,要么有为国为民之心,要么乃道德典范,要么有重大贡献。这次是不行了……,但是待殿下海外归来,会再挑选一批于大明有贡献之人授勋,如若姚老先生时刻不忘救济乡民,为家乡修桥铺路,或支援朝廷建设,届时都有可能获得授勋。但……”
金阔面色一变,大声说道:“凡以往有欺压百姓,掠夺百姓良田,或有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