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期宗室自养,而不再寄生食禄,但这些人已经完全腐化,收效甚微。
所以,朱瞻基在期望从一开始改变这种发展趋势,先生对勋贵收紧绳索,让他们不至于快速腐化,等他登大宝,改革勋贵制度,会成为重要的施政方针之一。
杨章德这个人的能力是有的,但是他出身微末,根本不懂得勋贵的世界。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想要让他发挥作用,必须要让他融入这个世界。
让他变成勋贵,他才能知道勋贵阶级里面的各种内情,这把刀用起来,也会更加锋利。
回到兴庆宫,朱瞻基在浴室洗了一个澡,这才神清气爽地前往谨身殿,陪同朱棣共进午餐。
今日朱棣又在谨身殿举行经筵。经筵是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自汉唐以来有,在宋发展到极致。
朱元璋和朱棣虽然继承了宋代的经筵传统,但是其实并不是太重视。经筵初无定日,亦无定所。
基本每个月举行一到三次,大多数时候都是由皇太子朱高炽主持。
朱瞻基现在身具实职,参加的次数少。倒是几个小家伙,如朱瞻墉他们,每次都被他叫。
对于一个还没有建立完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君王来说,经筵的确有一定的洗脑和促进作用。
但是对朱瞻基这个老油条来说,他的思维已经定型,这种经筵,在他看来是无聊的思想灌输。
经筵的诞生,其用意在使帝王的讲学不致间断,以收持之以恒之效。
这是一种特殊的帝王教育制度,经筵的最终目的是革君心、正君心,是一种道德教育。
同时,这也是一项政治制度,和历代谏官制度、宰相制度、封驳制度、史官制度一样,是对皇权的制约,强调道统高于政统,利用天道制约皇权的无限膨胀。
所以,朱高炽重视经筵,让他备受臣推崇。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