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村口。
这件事在村里立即引起了轰动。
在村民们的记忆中,从来没有一个外人曾在卜家呆过一整天。当然更没见过卜凡送客一直送到村口,更何况这位“客人”是一个老和尚。
于是村民们在私下里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在所有的猜测中,最神乎其神,也最有说服力的,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婆婆的说法。
她说,这个白眉毛和尚一定就是观音大士的化身。观音大土到卜家来,是因为卜凡做了这样多的好事,特意来点化他。
她的说法虽说玄妙得令人难以相信,那是有根有据的,让人不得不信。
老婆婆很神秘地说:“你们知不知道去西天取经的那个唐僧?他就是被观音大上点化的,观音大上点化他时,就化身成了一个老和尚。”
这个最有说服力的猜测把村民们的心都给搅乱了,因为所有的人都舍不得卜凡离开石花村,离开他们。
就算明知道卜凡此去会名列神仙榜,他们也还是舍不得。
两天后,村民们的恐慌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因为他们终于打听到了那个和尚是什么人。但他们又都被那个老和尚的真实身份震得张口结舌,头晕眼花。
老和尚竟然就是当今皇上赐名为“姚广孝”,官拜太子少师的道衍和尚。
道衍和尚自当今是上身登大宝之后,便功成身退,一直在石花村西南十余里远的潭杯寺里潜心静修。他怎么会突然跑到石花村来拜访卜凡呢?村民们都想不通。但不管怎么说,只要卜凡不会被观音大士“点化”,村民们心里就都松了一口气。
他们是安心了,卜家的门前,却从此日渐热闹起来。
几乎每隔一两天,就有从未见过的陌生人来到石花村,拜访卜凡。这些人中,既有骑马坐轿的达官贵人,也有轻骑简从的文人雅士,有素负盛名的饱学鸿儒,也有专程求教的未学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