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为何如此重视,为何如此高兴,难道这李陶将军的做法非常符合圣心?
“看来我得好好记住了,以后类似的事情就这样处理,定然能让陛下另眼相看。”王业泰在心中暗暗想到。
每次朱由校统帅大军,都是他在军中伺候,这么长的时间,本事没有涨几分,但对皇帝的形式准则和原则,却是摸清了几分。
翻完这个战报后,他便继续看其他的,在他走后,大明发生了很多事情,各地报告过来顶奏折,起码能垒一个屋子,如今能够呈现在他面前的,都是十分有意义的,经过内阁筛选的。
“阎应元?有意思,想不到以刚烈忠贞留名青史的一代江阴典使竟然还会有这样刷权谋的一面,真让人大开眼界。”朱由校看着郓城县发生的一切,仔细琢磨着。
阎应元的事件,可以看做是一个信号,一个部分文官势力倒向他的信号。之所以两个土改小组,一个是以内阁大学士朱燮元为首进行山西的土改,一个是以贰臣崔鸣吉为首,进行山东的土改。
就是因为朱由校信不过底下的官员,深怕他们满腹怨气的行事,激起民变,致使天下真的大乱,而不是如现在这样,只是一些不开眼的士绅拉上几百人队伍的小乱。
而如今,有官员主动想要土改,无非是为了政绩,为了在他面前出彩,但就是因为这些种种原因,这样的官员才会主动的去思考他的策略,去思索如何做好,去想如何发展,在不知不觉中向他靠拢,被他同化。
经过这么多番的努力,多番的打击,多番的分化瓦解,如今的文官集团总算是出现了缺口。从接下来多风奏折详细描述了大明各地都有知府县令主动土改的事情,就能看的出来,风向变了。
从原来的抱怨、埋怨、不解和反对,变成了如今部分人的支持。朱由校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
不过,历来头一个吃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