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朱由校慢慢说道。
“翰林院士方面,看谁最先编订一本让朕满意的典籍或者律法来,就授予哪个。院士的各种待遇,等同于一品内阁大学士。”
“如此,可有问题?”
“这…….会不会太重了?”徐光启有些迟疑,这是自然的,几千年的传统了,忽然要将工匠和他们这帮子文人相提并论,没有人受得了。
“哼,有什么太重的,朕就是要让世人知道,跟着朕定下的道路走,才有重赏!”朱由校冷哼道。“一应册封事宜,你会去名文部操办下,明日朝会上宣布。”
“是,陛下。”见皇帝心意已决,徐光启也不在劝了,反正皇帝改的东西不是一件两件了,无数文臣奏折反对,他充耳不闻,还是我行我素。
不过,文官们也拿皇帝没办法,他们有心辞职抗议,但想想现在高昂的薪俸,却又舍不得,辞职这种东西,如今是丝毫杀伤力都没有,无数候补官员等着嗯。官吏一体化后,每个县都有不少的老文吏等着前面的人出错,好让自己上位呢。
将天宫院士和翰林院士的名号定下后,两人的早餐也终于吃完了,虽然现在已经不早了。
拿着湿巾擦了擦嘴后,朱由校问道,“爱卿一大清早的过来求见,不知有何要紧事务。”
徐光启呵呵一笑,答道,“启禀陛下,并无多大要紧事务,老臣只是过来向陛下汇报下最近五个月的工作罢了。”
“这样啊,你说,朕听着呢。”朱由校头往后依靠,摆了个舒服的姿势,慢慢听。
徐光启见此,无奈一笑,却也没有谏言,而是捧着自己写下的条陈,看是慢悠悠的汇报着。他说的事情里面,有的是朱由校知道的,有的是他不知道的。
就比如第一件,土地改革受到阻力,目前僵持在河北省内,不得寸进。说到这个,徐光启解释了下,“陛下,前几日老臣和内阁的其他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