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有难度。
最大的可能,恐怕还时调整第三层甲板的大炮数量,想要更加稳定的重心,大炮数量会多一些。
战列舰的大炮减少了,但巡洋舰的却增多了,在减少了上层甲板的火炮数量后,两层甲板共计多出了二十门大炮,也就是一侧十门,总计七十门大炮,和战列舰比少了三十门,一侧少了十五门。
由于战列舰大炮少的不多,故而巡洋舰上面的大炮数量并没有放满,而是等到从天津刚来的运输船运载来新的大炮后才全部填满。
对于飞剪船小型化的护卫舰,沈有容还是很满意的,超高的速度,弥补了一切的缺点,其在侦查和联络上的用途,极其实用,而相比之下,驱逐舰的作用就有些尴尬了,活力薄弱,速度却又比不上更大的巡洋舰,唯一的有点,怕是胜在体型娇小,比较灵活。
但在战场上,这点却没有多大的用处。从沈有容的角度来看,天津船厂这种综合盖伦船和飞剪船特点自主创新出来的船型有些失败。对于这点,他有些自己的改进看法,要么提高驱逐舰的航速,使其达到巡洋舰的程度,要么在目前不降低航速的情况下,增加大炮的数量和威力。
不过,这些改进,确实要等着回去在说了,上海这边可没有验证的条件和时间。
一番等待后,在五艘战列舰,六艘巡洋舰改造完毕后,整个舰队彻底准备完毕,带上大明帝国银行铸造出来的红铜币和银币后,四十三艘战舰的庞大舰队便扬帆起航,朝着中南半岛而去。
整个舰队当中,充当主力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共计十一艘,这样的力量,放在南洋已经不弱了,毕竟荷兰和西班牙在这里的正轨战舰力量也不过如此。
和前次不同,这次不论是沈有容还是随船的匠师都慎重了许多,人也勤快起来,在甲板上到处跑来跑去,搜集各种数据和航行情况。没办法,现实教了这群傲气的工匠们如何做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