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收拾了。毕竟以大明养猪似的宗亲政策,他们对上皇帝,是毫无反抗之力。
真正难解决的,还是地主啊。皇极殿中的百官,京师五万举子,他们身后全都是地主家庭,地主阶级。就算以前不是,考中了举人,当上了官之后也都是了。
而大明,就是建立在大大小小的地主之上,从他们中选拔官僚,治理天下,维持统治。可以说,地主阶级就是当今天下的统治阶级,而朱由校就是最大的地主。
对于地主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而对于想要他们命根子的人,他们绝对会誓死反抗,哪怕这个人是皇帝也不例外。
朱由校的做法,在大明百官看来,就是在自掘坟墓,自觉于天下。
“朝会结束,百官退朝。”刘若愚的声音再次响起,此次没有意外,群臣缓缓退出大殿,依次散去。
“杨大人,陛下口谕,让您留下来。”
杨涟本来也神情恍惚的准备离去,不想却被刘若愚拉住。听到对方的话后,他显然一愣,但随即想到自己目前执掌的东西,无奈苦笑起来。
依然明白帝国日报时何等利器的他,哪里会想不到皇帝找自己的原因,不过是公布详细信息,引导舆论罢了。只要让所有最底层的平民百姓明白了土地收归国有对他们的好处,那么这些百姓就不会跟着地主士绅乱起来。
而没有这些人的跟随,区区地主士绅才多少人,根本造不成多大的乱子,警察就可以将他们拿下。
而这样的引导,全靠帝国日报。
“呼~”
杨涟长长吐了口气,饶是以他坚毅的性子,如今也忍不住泛起无力感,想要将皇帝的意志准确的传递到全天下每个百信心中,光是想想就知道有多难了。
“公公带路吧。”杨涟无奈应道,不管怎么说,皇帝召见还是要去的。
刘若愚点头,转身带着杨涟欲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