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脱离底层社会,这是朱由校目前最大的短板。
想清楚了优缺点后,那就容易拿对策了。品行,背景关系等一时半会也看不清,既然看不清,那就从对方才能入手,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以制度约束他们,让他们在规矩下行事。
我是皇帝,应该是他们来考虑我的想法,而不是我去揣测他们的想法。
打定主意后,朱由校顿时一阵轻松。堵在胸口的事情解决了,让他能松口气了。
河北巡抚,警部尚书,左都御史,大理寺卿,这都是目前改革的地方,而这里的一把手更是重中之重,很多工作没有他们是无法开展的。确立这四个人选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今天就辛苦下,将那些资料都看看,从才能和性格方面来筛选吧。”朱由校伸了个懒腰,便步伐轻松的回到书房。
后面跟着的刘若愚对于皇帝出格的动作看到不看一眼,依然面无表情的跟着,显然这样的事早就见怪不怪了,只有后面记录起居注的官员,捏着钢笔,在本子上重重的记上了一笔。
“帝疏懒,常有不合礼仪之举。”
“李邦华,李若星,李长庚。好家伙,一水的姓李的。”朱由校看着资料,意外的笑了下,上午朝会时他还没发现,现在看资料才注意到这么个有趣的地方。
“冯从吾,王在晋,杨鹤,额,杨鹤就算了,记得这好像是个庸官。”朱由校皱着眉将一个名字划掉,他印象中这个杨鹤能力好像很差劲,在一本小说中将一个变成崇祯的穿越者给气的吐血。
“他好像有个儿子,叫杨嗣昌吧,印象中蛮能干的。”朱由校嘀咕了句,接着往下看。
“董汉儒,曹于汴,孙居相,何如申,毕懋康……”朱由校一个个看过来,好家伙这里面起码有一半都是前东林党人。
六部尚书都是朱由校照着他提拔内阁大学士的方法,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