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孙无能,大权旁落也好过这种情况,更何况,反正皇帝的位置是老朱家的,不是他老肖家的,当个空头皇帝也好。
朱由校深知历史的发展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阻挡的,是以他根本不将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放在心上,只要自己是有名有实的皇帝就好,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来的太及时了!
接旨后,几个大臣相互望了一眼,心中顿时都是这个想法,看来皇帝真如他所说的,自己亲自下场主持变革了,他自己不仅是内阁强有力的靠山,而且还亲自充当了先锋军的角色。
能做到一部尚书的人都不是傻子,宦海浮沉几十年,早就褪去了初入官场的青涩,他们深深知道这个帝国的弊病,但人小力微,哪怕是身为辅政大臣的他们,也无能为力。
如今有皇帝的支持,他们心中徒然又升起了一股浓浓的功利心,大有再做一番功业的心思。那是打算致仕的李汝华都是如此,身为第一届真正的宰相,而是还是宰相之首,权势地位都已经到了顶峰,是该考虑身后事了。
若真改制成功,让大明再起,不论是对自己的身后名还是对家族都大有好处。
“老夫老了,不如年轻人有干劲,不过经验还算丰富,冲锋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了,老夫会为你们把守好后方的,稚绳,好好干,不要辜负陛下的期望。”李汝华心思转定后,颤巍巍的对孙承宗说道,尽显一派老迈。
然而孙承宗却不敢小看这个老人,他深深施了一礼,“多谢老大人襄助,稚绳自会尽心尽力。”
李汝华这么说就算是在内阁内部统一意见了,也算是表明自己的态度,全力支持,一切变革的事务全部由孙承宗主持,其他三阁大学士全部听从东阁大学士孙承宗的吩咐。
有了这么一个承诺后,孙承宗也是心下大定,毕竟李汝华身为首辅,尚若他人老心不老的一定要插一手的话,孙承宗也不大好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