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发言人,我是《京都商报》记者李红丽,首先预祝海岸线公司产品大卖……”提问的是一位大约27岁的女记者,来自一家主流媒体。
“谢谢!”叶华微笑着礼貌式的道了一句。
记者停顿了片刻,接道:“相比较科技几步的本身,我想问一下一个贴近现实的问题,请问叶先生,贵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如此卓越的进步,必然会冲击社会多个行业,典型如依靠体力劳动的加工制造业工厂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亦如我身处的新闻媒体行业,早些年就已经有人工智能播报媒体新闻了,而贵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如此卓越,必然更具胜任能力,那么对此您有何看法?”
“好的。”叶华点点头,左手接过右手拿着的水瓶,右手一抬伸出了一指,道:“首先我认为,人工智能机器人进入以低端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第一、第二产业这是必然趋势,这是继流水线、半自动化后人类社会又一次生产力大规模释放的结果,这是大趋势,这需要强调,大趋势,也就是迟早的事情。”
“但是,还为时过早,为什么我说为时过早呢,因为硬件技术、硬件性能没跟上、基础材料也没跟上,这必然是一个软硬件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这是一个前提。”
“其次就是成本问题,维护问题,企业、工厂的老板得算这笔账,的权衡评判这两者的成本预算,雇请员工要包吃住,投社保,机器人也要吃电、还要定期维护、检修,进购机器人设备的成本几何?就目前来看,我个人认为,还是雇请人工划算。”
叶华停顿了片刻,然后接着道:“关于机器人抢人饭碗是个热门话题,也是人工智能话题火热的最大因素。借着这个机会,我就补充一点个人看法。”
“未来,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制造业创造就业,现在有人不断强调要通过制造业来回归就业,这是典型拒绝社会进步的行为。未来的制造业绝对不会是创造就业的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