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峭壁间。
去年扫荡聂家私人会所之时,王志军碰巧发现了这个**时期建造的核战掩蔽所,掩蔽所到底有多大,谁也不知道,他们只知道挖了几乎一年,还是深不见底,刘子光当上预备役少校之后,也曾经去人武部搜寻过这方面的档案,但是十年**期间的档案却全都无迹可寻了。
核战掩蔽所的秘密,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为了保证不被人发现,刘子光还派人制造了闹鬼的假象,在山上种植了荆棘灌木,防止好奇心强烈的背包驴友闯入。
掩蔽所里的布置基本没变,只是将原来的柴油发电机维修好,换了几个灯泡,把边角旮旯的蜘蛛网打扫干净而已,刘子光拉了灯绳,甬道中的电灯陆续亮了起来,这些灯是用蓄电池提供电力的,无需启动发电机。
昏黄的灯光下,一切如同四十年前那样原封不动,一股肃杀之气油然而生,两人来到储藏室门口,打开硕大的铁锁,推开沉重的铁门,里面一股淡淡的霉味扑面而来,刘子光打开电灯,看到屋里整整齐齐摆着几十口松木箱子。
长条形的箱子外面涂了一层军绿色的油漆,上面有白色的字迹,是那种**时期特有的简体字,字迹已经斑驳不堪,依稀可见自动步枪、7.62之类的字样。
李建国搬下一口箱子,掀开木头盖子,露出里面的玄机来,一支被牛皮纸包裹的长条状物卡在支撑板上,剥开牛皮纸,露出里面厚厚的油封来,可以看出这是一支世面上不常见的63式自动步枪。
长长的刺刀折叠在枪管下方,赭红色木质枪身和枪托呈现一种老式武器独特的美感,金属部件上的油封很厚,刮都刮不掉,但正是有这层油封,才能保持武器的正常运作。
随同枪支一起放的还有四个20发装的弹匣,弹匣供弹口和56式自动步枪的类似,但弹匣上面有一个凸印的五角星,李建国按一下托弹板,弹簧吱吱呀呀的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