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通两条大道,所以发现了一个细微的区别。
当时,元始的正道道行除了开辟法则是毛神的道行,对正道其余四十八条法则全是一无所知,在悟道的那一刻,四十八条法则全部达到毛神水平。
加上元始那时候已经能够施展大道之击,也就是说,当时的元始已经有了大道的宏观概念,所以元始能够勉强操控正道的大道长河。
而那条未知大道呢?自强不息法则是下位神道行的水准,而其他法则都是毛神的水平。
当时,元始对自己操控两条大道长河的感觉各不相同,操控正道的大道长河,感觉是吃力,而操控未知大道,感觉是生涩。
吃力的感觉,应该是因为自己对正道的理解没有对未知大道的理解高深,所以与其相比,感觉非常吃力。
而生涩的感觉来源于那条自强不息法则。
在未知大道的大道长河之中,自强不息法则像河流中的一块礁石一般,阻碍了部分河水的前进,从而影响到河流的整体。
悟道的感悟一直留在元始的神识之中,这是元始证道上位神的根本。
元始现在仔细想想,元始发现,从自强不息法则开始,元始每多熟悉一条未知大道的法则,这种操控的生涩感就越强。
再对比无数神魔的修炼感悟,中位神开始,越往后修炼,难度越大,中位神时每多熟悉一条法则,上位神时每多掌控一条法则,难度几乎都是倍增。
元始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神魔的修炼是一条法则一条法则的去熟悉,去掌控,但是,法则是法则,大道是大道,一个是微观,是部分,一个是宏观,是全局。
长期沉溺于微观的神魔,如何能树立起宏观的思想,就像一只从出生就坐在井底的青蛙又如何能知道天空的广大。
而悟道,就像把青蛙带到井口看天一样,让神魔对大道有了一个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