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的是河朔军的实力太强固然是好事,但也有些弊端。
一方面会影响到整个淮右军的实力平衡,同时怕出现喧宾夺主的局面,另一方面河朔军过强对原来淮右军的士气也会是一个挫伤。
现在看来,自己的担心并非无因之果,起码淮右军除了第一军之外的诸军表现都是难以让人满意的,尤其是在明知道未来战争对象会是以术法一道著称的吴地,居然没有进行有很对性的训练,竟然被这种烈度算不上多强的术法阵和术法陷阱给搅得一团糟,根本没有组织起像样的进攻和防守。
王邈对于许子清和张越的不满意心知肚明,但是他对许子清和张越同样不满意。
如果淮右军的领军将领都是这种水准,他很担心在对吴地一战中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王邈知道吴地局面对淮右很有利,尤其是杨徐二家是有你无我的死局,而且杨溥败亡的可能性很大,这种情况下淮右应该很容易抢得先手。
但是抢得先手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轻而易举获胜,并不意味你就可以不付出代价,在他看来,如果淮右军以第二军第三军的这种水准去应战,恐怕付出的代价会超乎想象。
他甚至认为像许子清和张越这种武将连担任军指挥副使都有些勉强,遑论一军指挥使。
这倒不是说许子清和张越的武道水准太低,而是他们缺乏统领一军的经历,更缺乏掌控一军训练和作战的经验,而要建立起来这种经验,也许就要用鲜血代价换来。
第二军和第三军显然是欠缺经验的,或许他们在训练上很刻苦,纪律性和服从性上也还说得过去,甚至单兵战力也还行,这些从演练中能看出来。
但是这支军队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雏儿,哪怕他们参加了对寿州一战,但那一战不算,只能说是一个偷袭战,没有经历真正残酷的硬战苦战血战的洗礼,所以王邈一眼就能看出这两军骨子里的稚嫩和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