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愧疚什么。若是你祖母、母亲问起,你只管照实跟她们说。我也不怕告诉人,今日是我在骂她。我这个人,素来爱较真,从来不肯受冤枉气的。”
她还对着众位闺秀道:“各位姑娘兴许会觉得我方才说得过分,不该为了闺阁中的口角。把王尚书也拉上了。可我心里咽不下这口气!但凡是见识过南汇从前的繁华,又目睹了它如今惨状的人,就没有不恨堤坝案的始作俑者的。王尚书兴许只是公务繁忙,一时粗心了。可是皇上对他如此信重,他却辜负了皇上的重托,难道还禁不住我说他几句?他若觉得自个儿委屈,不妨到皇上面前哭诉,求皇上治我的罪呀。”
蒋六姑娘听得好笑,王尚书若真的这么做了,他以后在朝廷里也别想立得起来了,人人都会笑话他的。
在座的闺秀们,其实也不是没人觉得赵琇说得太过的。王大姑娘固然惹人厌烦,可赵琇从前在闺秀圈子里,也不是什么人缘好的和气人。可她今非昔比,善名是得了太后肯定的,兄长如今在朝中也是小有名气的新秀,一般人都不愿意为了点小事得罪她。况且她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她们是没见过灾区的惨状,可听别人说起,也知道潮灾中有八千多人没了性命。死了这么多人,肯定会有许多官员要为此负责。王尚书不过是新贵,众人家里跟他又没什么交情,他既然有失察之嫌,要受罚也是合情合理的。赵琇不过是说了实话罢了,又有什么不对呢?
这么一想,众人便把方才的念头都抛到脑后了,纷纷笑着说:“赵姐姐(妹妹)说得对。那堤坝案的犯人太可恶了,工部失察的官员也该受罚才是。皇上明察秋毫,绝不会轻纵了谁。”
还有人好心地提醒赵琇:“赵姑娘要当心,王尚书没什么,他的夫人却小气得很,十分不讲道理。我们平日开诗会,何尝愿意叫个无才无德又不合群的人来?可不叫她,她得了消息,必是要来问的。王夫人还会打发人叫了我们母亲去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