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在那里修书呢。我心里为他不平,他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学问比我们所有兄弟姐妹都要好,若不是面容有瑕,又怎会郁郁不得志呢?他十五岁时,就曾为写注,长辈们见了,都赞叹有加,只可惜不曾传到外头去,仅在亲友间流传,而且亲友间也只有真心爱读书的人才会去翻阅,看过的人并不多,否则那些人怎会这样瞧他不起?”
赵琇便安慰道:“你别为他担心。他既然有这个本事,那现在的所有嘲笑非议,不过是浮云罢了。等他写出一本大作来,震惊世人,真正被嘲笑的,就是如今看不起他的那些人了。”
方仁珠抿嘴笑了笑:“你说得对。尚表哥其实并不把这些琐事放在心上,不过是图耳根清净,方才避去了西山。眼下天气正热,他去避一避暑也好。”
方仁珠的情绪愉快了许多,赵琇又问起她要不要随父亲去济宁:“虽然是在山东,距离京城比不得南京远,但也隔着上千里地呢。令堂要不要跟着去?令尊这是头一回外放吧?我听说,若有女眷同行,到任后跟其他上官、同僚和下属家的女眷打打交道,处得好了,能帮上不少忙呢。”
方仁珠点头:“去自然是要去的,但母亲恐怕不能与父亲同行。父亲与母亲商量了,父亲先到任,带着管家去,交际上的事就交给管家去打理,母亲稍后再带着我过去。我姐姐的婚事还要人打理呢,总不能将这等大事托付给婶娘们。”
方大人没有正式有名份的妾室,内眷往来只能让正室夫人出面。但方慧珠的婚事确实不能再推迟了。她今年都十八了,再拖下去就是老姑娘了。不过赵琇先前没听说她定亲的事,只是隐隐约约听说过谁家有意聘她,便问方仁珠:“令姐已经有人家了?是哪一家?”
方仁珠回答:“是眉山伯府的二公子。那日我们见过的丘二姑娘的哥哥。”
原来真是丘家?
赵琇顿了一顿:“我听说丘家教养女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