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根本对他毫无印象,其实是个子虚乌有的人,而尸体上的刀痕不过是巧合,证明不了什么。相反的是。赵炯对继母嫡弟的厌恶几乎是全家尽知的,扶灵南下是他主动提出来的,翻船后见死不救,事后又派人灭口。也是所有在场仆人看着赵炯下的命令,证据确凿,没什么冤枉的。
他们以为这样就能把罪名全都推到死去的赵炯身上,但事情哪能如他们随心所欲呢?
皇帝虽然扣下了张氏给京中几位武将的信,但广平王南下所带的护卫和侍从还是把赵炯的所作所为泄露了出去。镇江总兵那边收到了张氏的信。也派人到奉贤去探听消息,确认了她信中所说属实之后,火速给几位旧日同袍送了信,因此赵老郡公曾经的旧部们,都陆陆续续地知道了赵炯杀弟的真相。如今又看到赵家人居然为了保蒋氏就把所有罪名都推到死了的赵炯身上,都觉得很气愤。就算赵炯有罪,他的妻子儿子媳妇也不能做出这样的事。他们之前不明真相时,还曾为赵家说过好话,现在却都改主意了,理都不想理他家,更不打算为他们说情。
当中有人怀有其他目的,试探地对同袍们说:“到底是郡公爷的骨肉,难道要看着他们失了爵位么?”众人都没有一丝一毫赞同的意思:“郡公爷还有孙子,不会绝后,这种不忠不孝不悌的东西,就让他们去死,也省得脏了郡公爷家的门楣!”那人怕再劝就要引人怀疑了,只好打起了哈哈,闭口不再提此事。
颖王之所以执着于赵家小长房,为了就是通过赵家小长房掌控这些郡公爷旧部,从而掌握军队力量。现在郡公爷的旧部对赵炯一家嗤之以鼻,赵家小长房已经无用了,再纠缠下去,只会暴露自己,所以他们悄悄地放弃了。
小长房能支撑到现在,其实全都是靠颖王和蒋家在后面撑着,颖王一收手,蒋家就独力难支了,他们把精力都放在了救女儿这件事上。皇帝察觉到兄弟的动静,虽然有些不甘心,但还是接受了